杨元庆在MWC上勾勒混合式人工智能未来
CBISMB
责任编辑:张金祥
ISMB
时间:2025-03-07 12:04
杨元庆 MWC 混合式人工智能
在MWC 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,杨元庆以“融合、连接与创造”为主题,系统阐释了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创新成果。他指出,人工智能已从云端渗透到终端设备和企业的毛细血管中,而混合式人工智能——即个人/企业私域智能与公共智能(如ChatGPT、DeepSeek)的互补协同——正成为不可逆的趋势。
通过“端-边-云-网”的高效协同与算力、数据、模型的深度融合,联想致力于构建一个异构计算驱动的智能生态系统。这一架构不仅提升了本地化推理效率,更通过开放生态连接多方技术伙伴,推动AI普惠化落地。
AI PC的颠覆性跃迁
杨元庆将AI PC定义为“从个人计算到个性化人工智能”的转折点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未来三年全球80%的电脑将升级为AI PC,其核心差异在于联想AI Now智能体——一个能通过自然交互理解用户意图、调用本地知识库生成答案,并持续自我进化的个性化助手。
与依赖云端的传统AI不同,AI Now依托异构计算技术,支持嵌入式或原生AI应用,既保障隐私安全,又能无缝接入开放生态。例如,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让AI Now分解复杂任务(如行程规划),甚至根据使用习惯主动优化建议。
形态创新同样引人注目:全球首款卷轴屏AI PC可将显示面积扩展50%,外折屏概念机ThinkBook Flip支持五种模式切换,而太阳能充电的Yoga Solar概念机则通过24%能量转换率实现户外高效办公,展现了联想在绿色科技上的突破。
为解决多设备跨平台体验痛点,联想提出“一体多端”方案,通过超级智能体统一管理用户所有设备的数据与知识,最终迈向“个人人工智能双胞胎”——一个能模拟用户思维、预判需求并自主行动的数字化分身。
从数据孤岛到全链路协同
在企业端,联想以合肥联宝科技(全球最大PC生产基地)为例,展示了混合式基础设施的落地路径:从端侧数据采集、边缘计算到私有云训练模型,最终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库。例如,物流领域的AI仓储系统可优化货物布局与无人机配送路径,法务AI则能自动审阅合同并标注风险。
杨元庆强调,当前企业AI应用仍受限于“点状智能”,未来需打通ERP、CRM等系统数据壁垒,开发基于全局数据的原生AI应用。为此,联想联合英伟达、微软、SAP等伙伴构建混合式人工智能优势集,推出普惠型边缘推理服务器ThinkEdge SE100(体积缩小85%),填补终端与边缘计算的空白。
技术革新之外,联想将AI与可持续发展深度绑定。其第六代海神液冷技术通过温水冷却降低数据中心40%能耗,而AI驱动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——如为千年应县木塔构建3D数字孪生体——则融合无人机测绘、神经辐射场技术,实现历史建筑的沉浸式保护与传播。
杨元庆预测,端侧AI性能将在未来12个月提升3倍,这得益于计算力突破(如AI芯片创新)与模型效率跃升(如DeepSeek的低成本高推理效率)。即将发布的新一代AI PC本地推理能力可媲美OpenAI o1-mini,成本却大幅降低,或将加速AI PC普及。
面对开源与闭源生态的竞争,他认为开放模型推动普惠化,但企业仍需技术护城河。联想的目标是成为跨设备、跨操作系统的智能生态整合者,从个人AI双胞胎到企业全链路智能,重新定义人机协作范式。
联想的全球化AI图景
作为F1与FIFA全球技术合作伙伴,联想正将其AI能力延伸至体育领域,通过算力与边缘计算优化赛事体验。这一布局不仅彰显技术野心,更暗示着AI将从生产工具演变为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底层力量。
在联想蓝图里,混合式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趋势,更是一场关于效率、隐私与创造力的平衡实验——而联想,正试图成为这场实验的关键变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