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AI代理可能被欺骗

作者:

CBISMB

责任编辑:

邹大斌

来源:

ISMB

时间:

2025-04-02 11:04

关键字:

AI GenAI 生成式AI 安全

随着自主AI代理的爆发性普及,其被操纵甚至武器化的漏洞已逐渐显现。

生成式AI的最新明星——自治AI代理正席卷全球。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采用该技术,因为它们可通过API集成或嵌入标准应用,自动化各类业务流程。IDC报告显示,未来三年内,40%的全球2000强企业将使用AI代理和工作流实现知识型工作自动化,成功实施的企业生产力或将翻倍。

Gartner Research同样看好该技术。预测到2028年,60%的IT运维工具将集成AI代理,而2024年底这一比例不足5%。Gartner称,未来五年AI代理相关销售额将达到6090亿美元。

AI代理迅速蹿红,因其能自主决策、执行并调整以实现业务目标。OpenAI的Operator、深度求索(DeepSeek)和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(Qwen)等代理旨在最小化人工干预、优化流程。本质上,AI代理或机器人正成为“数字员工”,而和人类员工一样,它们也可能被欺诈。

例如,已有客户服务AI被社会工程学手段诱骗转账或泄露敏感数据。若缺乏防护,处理金融交易的AI代理同样易受攻击。去年11月,一名加密货币用户诱使集成Base区块链的AI代理Freysa向其账户转账5万美元。

目前大规模恶意滥用仍有限,但该技术尚处早期。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师莱斯利·约瑟夫指出,实验案例已显示潜在风险,包括提示注入攻击、虚假信息和自动化诈骗。

Gartner副总裁阿维瓦·利坦表示,AI代理事故“对企业而言仍较新鲜,但研究人员和供应商已发现大量潜在风险”。AI代理甚至可被武器化用于网络犯罪。

身份管理公司Teleport的CEO埃夫·孔采沃伊警告:“人们将意识到AI代理被操纵实施数据泄露的易发性。其独特且危险之处在于,它们是首个同时易受恶意软件和社会工程攻击的软件——因其行为不如传统程序确定。”

不同于专注生成文本、图像或音乐的大语言模型(LLM),AI代理强调主动解决问题和执行复杂任务,核心在于“代理”属性——可自主行动。和人类一样,AI代理可能因创意提示被操纵,孔采沃伊强调:“赋予其无限制数据访问权极其危险。”

人类角色权限明确,但软件尚未建立类似约束。AI行为不可预测,企业需施加限制。过度授权可能导致AI被诱骗实施危险操作(如窃取客户数据),而传统软件无法做到。

孔采沃伊建议,企业应主动管理AI行为并持续更新防护措施,过早视技术为成熟可能招致重大运营和声誉风险。约瑟夫赞同,强调需优先确保透明度、强制访问控制、审计代理行为以检测异常。安全数据实践、强治理、频繁再训练和主动威胁检测可降低风险。

用例增长放大漏洞

凯捷咨询数据显示,82%的企业计划未来三年采用AI代理,主要用于邮件生成、编码和数据分析。德勤预测,今年使用AI代理的企业将在两年内将技术使用规模扩大50%。

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与计算机科学教授本杰明·李称,AI代理或引发“范式转变”,因其可大幅提升生产力,使人类得以委派大型任务而非单个任务。但约瑟夫指出,自主性也放大了意外行动、数据泄露和对抗性提示利用的风险。与传统AI/ML模型相比,代理动态运行,监管难度更高。

“不同于静态AI系统,它们可能独立传播错误信息,或将小错误迅速升级为系统性故障,”约瑟夫说,“互联性和动态交互显著增加了级联故障风险,单个漏洞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。”

AI代理的常见攻击方式包括:

  1. 数据投毒:训练时植入虚假数据,影响决策,可能导致恶意行为。
  2. 对抗攻击:输入精心设计的欺骗性指令,使AI误判数据并作出有害决策。
  3. 社会工程:利用AI与人类互动环节,诱骗用户泄露信息或资金。
  4. 安全漏洞:若AI连接至大型系统或互联网,黑客可通过漏洞控制代理,尤其在金融、自动驾驶或智能助手领域风险显著。

若设计得当,AI的自主性也可用于自适应安全,识别并响应威胁。Gartner的利坦提到新兴解决方案“守护代理”——跨领域监督其他代理的自主系统,通过监控、分析和管控代理行为(包括拦截或重定向)确保安全可信。

EA Principles咨询公司称,AI守护代理可治理应用,执行政策、检测异常、管理风险并确保合规。但Forrester的约瑟夫强调,即便有守护代理,AI仍需强监管、约束和持续监控。

“必须牢记,我们仍处于AI代理的‘蛮荒时代’,”约瑟夫说,“该技术远未成熟,企业需经历显著发展才能安全采用‘放手’策略。”
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三元桥曙光西里甲1号第三置业A座1508室 商务内容合作QQ:2291221 电话:13391790444或(010)62178877
版权所有:电脑商情信息服务集团 北京赢邦策略咨询有限责任公司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司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如有侵权,请与我司联系删除
京ICP备:2022009079号-2
京公网安备:11010502051901号
ICP证:京B2-202302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