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artner:当前AI定价处于“混乱状态”

作者: CBISMB

责任编辑: 邹大斌

来源: ISMB

时间: 2025-09-11 11:13

关键字: AI,成本,Garnter

浏览: 7472

点赞: 441

收藏: 52

Gartner副总裁兼分析师乔·利弗西奇(Jo Liversidge)表示,当前AI软件与服务的授权许可正处于“混乱状态”。

她在今天于澳大利亚举行的Gartner行业峰会(Symposium)上指出,一些主要厂商尚未在合同中明确纳入AI相关内容——她举例称,AWS仅在其补充条款与条件文件的第50条中提及AI,或仅在关联文件中使用AI相关措辞。这意味着买家必须仔细查阅大量厂商政策和法律文件,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究竟购买了什么。

历史告诉我们,必须主动争取权益

这一点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不同厂商在涉及用户风险的关键问题上存在差异,例如:当AI系统提供了错误建议,而客户依赖该建议遭受损失时,责任应由谁承担?利弗西奇表示,她审阅过的合同“对此并不清晰”。

她还指出,Adobe最初的AI法律条款要求客户自行承担其软件和服务引发的版权侵权责任。这一做法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后,公司才被迫改变立场。利弗西奇强调,用户必须主动抗争,才能促使厂商做出对用户有利的调整。

“历史告诉我们,我们必须主动推动问题解决,”她在会议上表示。

她认为,买家可以开始施加压力的两个领域,一是要求合同中纳入“负责任AI”原则——目前她估计仅有1%的厂商做到了这一点;二是要求厂商遵守ISO 42001人工智能管理体系标准。

定价不一致问题严重

利弗西奇还提醒买家注意AI服务定价的不一致性——有时甚至出现在同一家厂商身上。

她告诉与会者,Salesforce在推出其Agentforce平台时采用了一种定价方案,随后又增加了一种,如今允许客户在两种方案之间自由选择。

一些AI厂商采用基于“积分”(credits)的计价模式,要求用户预先支付一定数量的使用额度,并设置“乘数”(multipliers),规定每次使用特定服务需消耗多少积分。有时,厂商会调整这些乘数,提高使用服务所需的积分数量。

另一些厂商则要求客户预付Tokens费用,却未明确说明:输入一个Token令牌(如输入提示词)的成本,远低于其服务在响应提示时所生成的Token成本。

在采用积分计价模式时,还需注意积分可购买哪些服务、由谁使用。利弗西奇指出,有些积分计划仅限特定用户或特定产品使用,而另一些则适用于厂商的整个产品组合。她建议买家在购买前务必搞清楚,否则这些积分可能最终沦为“另一种形式的积压库存”(shelfware)。

AI厂商并未积极帮助客户理解如何使用积分、Token消耗速率,以及其他AI服务成本。

“厂商在发布产品时,既不提供计算器,也不提供监控工具,”利弗西奇说,“而且这些工具往往在你签署合同后才推出。” 那些指望现有软件监控工具能防止成本失控的买家将大吃一惊,因为这些工具“无法应对生成式AI的定价结构”。

她还指出,一些厂商让用户难以避免使用AI,否则就要支付额外费用。她特别点名了Slack,称该公司正在淘汰一款产品,并用一款集成AI的新版本替代,导致每位用户的许可费用上涨40%。

该分析师表示,用户接下来将面临的另一个授权难题,是运行AI智能体的成本,而她目前已发现四种不同的收费模式。

利弗西奇在演讲中展示了两张图片作为隐喻:一张是数据中心里一团乱麻、无法解开的以太网线缆;另一张是一个装满旧线缆的盒子,每根线缆都配有自己专属且冗余的连接器。

对于潜在AI用户而言,面临的首要任务,或许是要先算清楚——运行一个专门管理其他AI成本的AI,究竟要花多少钱。

©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图表、标志、标识、广告、商标、商号、域名、软件、程序等,除特别标明外,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。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