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2成勒索软件攻击未用AI,2025年AI驱动攻击或持续攀升
作者: CBISMB
责任编辑: 张金祥
来源: ISMB
时间: 2025-09-11 11:30
关键字: 勒索软件,AI驱动,持续攀升
浏览: 7651
点赞: 420
收藏: 45
近日网络安全领域传来新动态,当前仅有20%的勒索软件攻击未借助人工智能驱动,并且预计到2025年,人工智能驱动的攻击将继续增加,这一趋势给网络安全防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网络安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攻击者往往只需寻得一个突破口,而防御者却要全方位严阵以待。
八成勒索攻击已用AI,恶意手段层出不穷
通过相关网站链接购买产品,网站可能会获取联属佣金。当下,人工智能在勒索软件攻击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,80%的勒索软件攻击都有人工智能工具的“身影”。人工智能不仅助力恶意软件的创建,还深度参与网络钓鱼活动,甚至成为深度伪造驱动的社会工程攻击(如伪造客服电话)的“幕后推手”。大型语言模型(LLMs)更是“神通广大”,能够轻松破解密码、自动生成代码以及绕过验证码,这一系列操作表明人工智能工具正在彻底重塑网络威胁格局。
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(MIT Sloan)和Safe Security的最新研究对2800起勒索软件攻击展开调查,结果显示其中80%都依赖人工智能技术,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勒索攻击中的高渗透率。
专家发出警告,人工智能赋予了攻击者前所未有的行动速度和规模,使得传统的恶意软件清除技术难以招架。CAMS首席研究科学家迈克尔·西格尔(Michael Siegel)指出:“攻击者只需找到一个入口点和一次可利用的漏洞,就能发起攻击;而防御者却要封堵所有可能的入口点,并对所有潜在的漏洞利用具备抵御能力。”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它同时加速了攻击和防御手段的迭代。然而,这种加速并未带来攻防平衡,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失衡。熟悉的网络攻击形式,如勒索软件和网络钓鱼等,正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演变成更先进、更具威胁性的变体。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尽管防御手段能够不断适应和改进,但使用人工智能的攻击者在利用弱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其行动速度远超人工团队的响应速度。
多管齐下应对,筑牢勒索软件防线
面对日益猖獗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勒索软件攻击,单纯依靠人工智能工具进行防御是远远不够的。研究人员建议采用积极主动、多层次的防御策略,将人工监督、治理框架、人工智能驱动的模拟以及实时情报共享有机结合。
自动化安全卫生:这是防御的第一大支柱,涵盖自愈合代码、自修补系统、零信任架构以及持续的攻击面监控等内容。通过这些技术手段,能够从底层构建起坚固的安全防线,实现安全防护的自动化和智能化。
自主和欺骗性防御系统:作为第二大支柱,该系统借助分析、机器学习和实时数据来预测和对抗威胁。像自动化动态目标防御和欺骗性信息等技术,能够主动出击,干扰攻击者的判断和行动,使安全团队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防御。
增强监督和报告:第三大支柱着重为高管提供关于新兴威胁的实时洞察。通过及时、准确的信息反馈,高管能够迅速做出决策,指导企业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,确保企业在面对网络安全威胁时能够快速响应。
在三大防御支柱的基础上,组织可采取具体措施加强勒索软件保护。随着人工智能在网络攻击中的应用不断深入,预计到2025年,人工智能驱动的勒索软件攻击将继续增加,网络安全防御形势依然严峻,企业和相关机构需时刻保持警惕,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