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达公司成立130多年,面临解散

作者: CBISMB

责任编辑: 张金祥

来源: ISMB

时间: 2025-08-14 13:01

关键字: 柯达,相机,商业

浏览: 339

点赞: 24

收藏: 26

2025年8月14日,美国影像巨头伊士曼·柯达公司(Eastman Kodak)披露第二季度财报,净亏损2600万美元,较去年同期盈利2600万美元的业绩形成强烈反差。销售额从2.67亿美元微降至2.63亿美元,更严峻的是,公司明确警告其持续经营能力存疑,债务危机或成压垮这家130年历史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债务压顶:12个月内或面临偿债困境

根据柯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提交的文件,公司当前债务将在12个月内到期,但“既无必要融资渠道,也无充足现金偿还”。这一表述直接引发市场对柯达破产风险的担忧。尽管柯达发言人声称“有信心偿还大部分定期贷款并再融资剩余债务”,但财报数据显示,其现金流压力已逼近临界点。

柯达的兴衰堪称商业史经典案例。20世纪70年代,该公司曾占据美国90%的胶卷市场和85%的相机市场份额,但因固守模拟技术,在数码浪潮中错失转型良机——尽管柯达工程师1975年便发明了首台数码相机,管理层却因担忧冲击胶卷业务而搁置技术商业化。2012年,柯达因债务危机申请破产保护,通过出售专利和裁撤业务完成重组,2023年曾凭借复古产品(如即时成像相机、一次性胶片相机)短暂回暖,但终究未能摆脱传统业务的束缚。

依赖小众市场难以为继

当前柯达收入主要依赖三大板块:

  1. 印刷产品:包括商业喷墨和包装印刷解决方案;
  2. 特种胶片:涵盖电影行业胶片和工业用胶片;
  3. 先进材料与化学品(AM&C):为电子、医疗等领域提供功能性材料。

然而,这些领域均面临市场萎缩或竞争加剧。例如,电影行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,胶片需求持续下滑;印刷行业则被数字技术分流。2024年11月,柯达宣布终止员工退休计划以削减成本,折射出其财务压力已延伸至人力层面。

柯达危机为国内传统企业敲响警钟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中国胶片巨头乐凯在2003年便启动数字化战略,通过布局光学薄膜、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实现转型,目前已成为国内柔性显示材料龙头。业内专家指出,柯达的困境源于“技术路径依赖”与“组织惯性”,而国内企业的成功转型往往得益于政策引导下的前瞻性布局。

©本站发布的所有内容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图表、标志、标识、广告、商标、商号、域名、软件、程序等,除特别标明外,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,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。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,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