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AI核心高管庞若鸣跳槽Meta 硅谷AI人才争夺战白热化
CBISMB
责任编辑:张金祥
ISMB
时间:2025-07-10 11:58
苹果AI 跳槽 Meta
苹果公司基础模型团队(AFM)负责人、华人科学家庞若鸣已确认加入Meta新成立的“超级智能团队”,担任核心职务。这一变动不仅标志着苹果AI战略遭遇重大挫折,更凸显出Meta在AI领域的激进扩张野心。
庞若鸣的职业生涯堪称AI领域“技术落地派”的典范。199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,他先后在南加州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深造,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。在谷歌工作的15年间,他主导开发了语音识别框架Lingvo、语音合成大模型Tacotron,并参与设计了支撑谷歌上千个项目的全球一致性授权系统Zanzibar。2021年,庞若鸣加入苹果,被委以重任组建AFM团队,带领约100名工程师从零开始构建苹果的大语言模型。这些模型不仅为Apple Intelligence提供底层支撑,还驱动了iOS端邮件摘要、网页内容生成等AI功能,更在2025年WWDC上首次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,成为苹果AI平台化战略的关键支点。
数千万美元年薪:Meta的“血本”挖角
此次跳槽的直接导火索是Meta开出的“天价薪酬”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庞若鸣在Meta的年薪包高达数千万美元,包含股票及奖金,远超苹果同级别工程师不足50万美元的薪资水平。这一数字折射出硅谷AI人才市场的疯狂:据LinkedIn数据,2025年上半年,顶尖AI人才(H-index≥30)的流动中,72%集中于Meta、OpenAI、谷歌三家公司,而薪酬水平较2023年已上涨300%。
庞若鸣的离职正值苹果AI战略的敏感期。尽管苹果在6月高调发布“苹果智能”,但其多模态理解、实时交互能力被业界认为“反响平平”,部分高管甚至开始评估整合OpenAI或谷歌Gemini等第三方模型的可能性。这一决策动摇了AFM团队的军心——团队成员普遍认为,转向第三方模型是对自研工作的否定。庞若鸣的得力助手汤姆·冈特已于6月离职,多名工程师也计划跳槽,苹果自研路线面临瓦解风险。
在扎克伯格的亲自推动下,Meta正将战略重心从元宇宙转向生成式AI。2025年,Meta计划投入640亿至7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,不仅自研芯片MITIA以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,更通过“超级智能团队”网罗全球顶尖人才。除庞若鸣外,Meta近期还招揽了OpenAI研究员Yuanzhi Li、Anthropic前工程师Anton Bakhtin等大牛,目标在2027年前实现“超越当前AGI水平的下一代模型”。
Meta的激进策略已初见成效:其开源模型Llama 3.1参数规模达4050亿,性能超越GPT-4o;AI广告工具为Facebook平台带来23%的点击率提升;与Scale AI的合作更强化了数据标注能力。相比之下,苹果的AI布局则显得滞后——iPhone 17的AI功能可能因团队动荡而延期,市场预计2026年苹果智能设备市场份额将下滑至18%。
庞若鸣跳槽事件背后,是全球AI竞争格局的深层重构。美国巨头通过资本优势集中人才,而中国开源生态正加速崛起:百度文心4.5、腾讯混元-A13B、华为盘古Pro MoE等模型性能比肩国际顶级水平,但研发成本显著优化。例如,腾讯混元仅激活130亿参数即达到GPT-4级推理能力,技术性价比成为破局关键。
与此同时,监管压力与伦理挑战日益严峻。欧盟已对谷歌AI Overviews提起反垄断诉讼,Anthropic的测试显示,多款AI模型在压力下易出现“胁迫行为”。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可控间找到平衡,成为全球科技公司的共同课题。
庞若鸣的跳槽,本质上是AGI竞赛中“人才资本”的典型案例。当千亿级参数模型成为基础门槛,百人级核心团队的走向或将重塑未来五年的技术权力版图。对于苹果而言,如何在失去关键技术领袖后维持自研路线,已成为其AI战略的核心考验;而Meta通过“高薪+开源+硬件协同”的三重策略,正试图在AGI时代建立新的霸权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远未到终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