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担心国内企业数据偷渡,美国计划对马来西亚和泰国实施人工智能芯片限制
CBISMB
责任编辑:张金祥
ISMB
时间:2025-07-10 11:49
美国制裁 马来西亚 人工智能芯片
近期,美国政府被曝正酝酿进一步扩大对华半导体技术封锁,计划通过限制英伟达等企业向马来西亚、泰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,切断所谓"中国通过东南亚中转获取先进算力"的渠道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美国商务部拟将针对两国的出口管制与撤销拜登政府时期提出的"人工智能扩散规则"相结合,试图在维持对华直接禁运的同时,通过区域性限制构建更严密的封锁网。此举被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前任政策进行"全面改革"的第一步,但草案内容仍显碎片化,未能回应盟友关于海外数据中心安全标准的核心关切,暴露出美国在技术霸权与产业现实间的矛盾。
中国外交部此前多次强调,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、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的做法,实质是维护自身科技霸权的政治操弄,不仅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,更违背市场经济原则。值得注意的是,马来西亚、泰国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国,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与中国合作密切。美国强行将地缘竞争引入区域经济合作,可能迫使东南亚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,与东盟坚持的"中立开放"原则相悖。新加坡近期破获的跨国芯片走私案,恰恰折射出美国单边制裁催生的地下产业链,其政策效果已陷入"越封锁越走私"的怪圈。
从产业层面看,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正呈现"全球围猎"特征。2022年以来的多轮禁令已覆盖40余国,此次将东南亚纳入管控范围,凸显华盛顿对华认知已从"直接遏制"升级为"源头阻断"。但英伟达CEO黄仁勋等业界领袖曾公开表示"无证据表明芯片转移",泰国政府也明确要求美方提供具体风险细节。这种"先设限后找证据"的霸道逻辑,暴露出美国政策制定已脱离商业现实。甲骨文等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投资计划,更凸显美式管制与本土企业利益的冲突。
面对外部压力,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加速突破。华为昇腾系列芯片在政务、金融领域的规模化应用,寒武纪、海光信息等企业AI算力产品的迭代升级,以及长江存储在存储芯片领域的突破,均显示中国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决心。与此同时,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,通过进博会、数贸会等平台深化与东盟技术合作,与美方"脱钩断链"形成鲜明对比。正如马来西亚投资部门所言,清晰稳定的政策环境才是科技行业发展的基石,而美国的政策摇摆正在透支其国际信誉。
分析认为,美国将半导体管制武器化的做法,终将反噬全球技术创新生态。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,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任何试图通过技术封锁维持垄断地位的行为,都难以阻挡全球科技多元发展的历史潮流。中国将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同时与各国携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为破解"芯片困境"贡献东方智慧。